8·16事件鲜为人知的细节

 新闻资讯     |    2024-06-18 来源:新闻资讯

  虽然光大证券“8·16事件”爆发已过去两周,但大部分市场人士对该事件的始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从业内知情人士处获悉了一些该事件发生的细节。

  对于“8·16事件”的巨量报单,光大证券将事故原因归结于“系统故障”——上海铭创科技开发的“高频交易投资系统”有设计方面的漏洞。

  “光大证券不小心做了小白鼠。”徐耿是这样评价光大。他曾担任某上市券商金融衍生品投资部门负责人。

  此前,铭创科技发表声明称,该高频交易系统是光大独家使用的定制软件,自2013年2月1日起1年内不向除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以外的第三方销售。

  徐耿与铭创科技有过合作,“8·16事件”发生后他曾与对方讨论该交易软件设置方面的问题。据介绍,铭创科技是应光大证券的要求将交易系统中的风控模块去掉,而改放在策略层面来检查风控。

  但程序化交易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是交易前的验资验券,以核查账户资金余额、交易劵种。而光大证券为提高交易速度,去掉了发布交易指令前需要验资验劵这一重要风控模块,再加上自营业务有独立的交易席位,不需要像其他资金一定要通过券商柜台系统来进行交易,于是8月16日那天巨量交易指令就直达证券交易所。

  “双重保险被打破后,只要委托生成系统发生问题,就可能触发连锁反应——系统自动发出高频率连续市价报单。”徐耿称,“铭创科技的这个交易系统稳定性不够,偶尔会发生丢单现象。”

  据了解,在“8·16事件”中,光大证券使用该系统时,发生了交易委托丢单情况。当时在铭创交易系统中,委托指令生成后,但系统反馈回来的成交提示却显示“成交价格为0”,按照“成交金额=成交价格*成交数量”计算,理性的判断是委托成交金额为0。

  “这时应该先撤单,再重新发出交易指令。然而真实的情况却相反,铭创交易系统的误判,触动了死循环,交易指令被累计执行。”徐耿说,“铭创系统处理市价报单的方式有瑕疵。”

  据了解,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的授信额度大概为8000万,但8月16日重复生成的订单额度超过200亿,直接将一批权重股拉至涨停,致使上交所的实时监控系统发出预警。

  但让人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授信额度只有8000万的交易系统买入报盘金额可以超过200亿?对量化交易颇有研究的徐耿表示,“券商自营业务在交易所有独立的交易席位,而保险、私募等机构则一定要通过柜台交易;前者的结算方式通常为,在下午3点收盘以后再清算头寸——即交易在前、资金清算在后”。因此才有几率发生光大自营账户资金不足也能达成交易。

  验资验券是防范风险关键——接受证券时报记者正常采访的多位从事量化投资的人士均强调。柜台交易系统会把检验账户资金和股票余额作为交易的先决条件,因此同样的事情不有几率发生在通过柜台进行交易的其他机构资金,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保险、私募等机构客户几乎不有几率发生买空卖空行为。

  然而,光大定制的软件偏巧绕开了“验资验券”的风控设置。“如果光大选择的是其他公司开发的软件,也许不可能会发生类似情况。比如恒生电子、金证股份等公司的类似软件几乎不会‘根据贵公司的个性化需求来修改定制’。”一位研究国内量化交易的分析师称。

  强拆推土机碾死女童陈妍希演小龙女中国人赴美签证放宽薛蛮子聚众李天一案3被告认罪冀中星被公诉温州开房处长被判刑安徽芜湖变相救市官员延迟退休房产税试点范围扩大梦鸽庭审后登台献唱安卓副总裁离开谷歌莫斯科航展储户连办500张存折金正恩侄子巴黎读书